中智藥業高度重視技術創新工作。目前擁有15個國家、省、市科技創新平臺,有一支集教授、高工、博士、碩士為主力的科研團隊。研發了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特色產品,取得國際國內授權發明專利40項;制定國家及行業標準100多項;中藥破壁飲片等核心技術與產品達到了國際國內領先水平,被近代中國中藥的領軍人物肖培根院士譽為“中藥飲片的革命”,有望成為中藥行業現代化和國際化的突破口。
中智藥業近年來的快速發展,得益于堅持“創新驅動”的發展戰略不動搖。中智創新的核心技術和產品中藥破壁飲片,具有現代創新中藥高端、便捷、新潮的特點,有效改變了傳統飲片存在的不均勻特性,提高了中藥飲片的利用率,實現了質量可控,結合源頭控制,全面提升了傳統中藥飲片的安全性、有效性、穩定性、和可控性。中藥破壁飲片技術與應用是傳統中藥飲片創新的一個重大系統工程,在10多年的研究和產業化進程里,中智藥業堅持走產、學、研結合的路子,搭建各種創新平臺,引進和整合高端人才,先后建立了“科技服務站”、“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產學研示范基地”、“廣東省創新中藥研發示范基地”、“中藥學研究生創新培養基地”、“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藥破壁飲片技術與應用重點研究室”、“廣東省中藥破壁飲片創新聯盟”。承擔了一批包括國家火炬計劃、粵港招標項目、中山市支撐計劃等國家、省、市的項目支持;實現了科研成果的高效轉化;中藥破壁飲片作為創新品類為中智藥業創造的利稅已超過集團傳統產業的總和,并實現每年50%以上的高速增長;其帶來的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實現中藥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打造高端大健康產品與服務、促進中醫藥的現代化具有非常典型的示范意義。
“智造健康生活”是中智的核心理念。中智人正以飽滿的熱情“踐行工匠精神,繼承中華傳統精髓;堅持創新驅動,實現中藥現代發展;弘揚中國智慧,引領人類健康生活”。為實現中醫藥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科技平臺
序號 |
平臺名稱 |
簡介 |
1 |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
是由國家人社部在2013年批準設立,工作方向:聯合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培養中藥創新研究方向的博士后科研人員。 |
2 |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藥破壁飲片技術與應用重點研究室 |
是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在2014年批準組建,工作方向:1. 中藥破壁飲片新理論、新工藝、新產品與應用研究;2. 中藥破壁飲片評價體系研究;3.中藥材規范化種植、加工與中藥破壁飲片外源性安全問題研究。 |
3 |
廣東省中藥破壁粉粒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 |
是由廣東省科技廳、省發改委、省經貿委三部門聯合在2008年批準組建,工作方向:中藥破壁粉粒產品開發及產業化。 |
4 |
廣東省省級企業技術中心 |
是由廣東省經貿委、省財政廳、省國稅局、省地稅局、海關總署廣東分署五部門聯合在2009年批準建立,工作方向:制定技術創新戰略,建設技術創新體系,為企業的重大投資融資、戰略發展、人才發展和市場商業策劃等,提供決策、咨詢及評估等服務,開展重大技術研究開發,促進科技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
5 |
廣東省教育部科技部產學研結合示范基地(創新中藥研發示范基地) |
是由廣東省教育部產學研結合協調領導小組辦公室、省科技廳聯合在2009年批準與中南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等單位合作建立,工作方向:1. 建立長期穩定的產學研合作機制;2. 開展關鍵共性技術聯合攻關;3. 聯合培養創新型人才。 |
6 |
企業科技特派員工作站 |
是由廣東省財政廳、省科技廳、省教育部產學研結合協調領導小組辦公室聯合在2011年批準與廣州中醫藥大學、中南大合作組建,工作方向:充分發揮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人才、信息優勢與企業的科技成果孵化、產業化優勢,引進優秀的科技特派員,聯合開展新技術、新標準、新產品等研究工作,以及培養復合型的高層次科技人才。 |
7 |
廣東省中藥學研究生創新培養基地 |
是由廣東省教育廳在2007年批準與廣州中醫藥大學聯合共建,工作方向:不斷完善管理體制,完善“兩段式,雙導師”培養方案,聯合培養研究生。 |
8 |
中山市中藥保健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 |
是由中山市科技局、市發改委、市經貿局三部門聯合在2006年批準組建,工作方向:1. 中藥破壁飲片新工藝、新產品、評價體系與應用研究;2. 中成藥新藥開發、二次開發研究;3. 中藥材規范化種植、加工研究;4. 食品、保健食品開發。 |
9 |
中智藥業集團創新中藥研究院 |
是由中山市科學技術局在2016年批準建立,工作方向:創新中藥的研發及產業化 |
10 |
中藥與天然藥物創新技術研發平臺——中藥指紋圖譜技術研發平臺 |
是由廣東省科技廳在2008年批準組建,工作方向:建立完善以色譜指紋圖譜為核心技術的中藥質量控制的系統應用平臺,開展中藥色譜指紋圖譜質量控制技術研究與檢測。 |
11 |
澳門科技大學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中智藥業集團中藥質量研究聯合實驗室 |
是由中共中山市委組織部、中山市科學技術局、中山市發展和改革局三部門聯合在2014年批準與澳門科技大學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共建,工作方向:引進國家級實驗平臺,融合多學科的前沿科技,將中藥質量創新研究應用于產業化,并聯合培養科技人才,以推動中藥破壁飲片的國際質量標準的制定,以及完成跨藥品種的技術升級改造等。 |
12 |
廣東省中智藥業集團中藥破壁飲片院士工作站 |
是由中共中山市委組織部、中山市科學技術局、中山市發展和改革局三部門聯合在2014年批準的基礎上,廣東省科技廳在2015年批準與中南大學臨床藥理研究所、廣州中醫藥大學腫瘤研究所聯合組建,工作方向:引進院士創新團隊,整合資源,開展中藥破壁飲片攻關研究,解決關鍵核心技術問題,積累數據,以推動中藥破壁飲片的國家標準、國際標準的建設工作。 |
13 |
中山火炬高新區數字醫療與健康科技產業集群中藥質量研究平臺建設 |
是由廣東省科技廳在2015年批準組建,工作方向:1. 中藥破壁飲片的質量控制研究,推動建立其國家、國際標準;2. 中成藥的質量控制新技術及其硬件升級改造。 |
14 |
中山市中藥破壁飲片技術與應用協同創新中心 |
是由中山市科學技術局在2016年批準與廣州中醫藥大學、上海藥物研究所聯合組建,工作方向:針對企業研發、生產、銷售環節存在的關鍵技術與共性問題,聯合開展項目攻關研究,促進科技成果產業化應用;并在此基礎上聯合培養科技人才。 |
15 |
廣東省中藥破壁飲片產業技術創新聯盟 |
是由廣東省科技廳在2016年批準,與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中南大學、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廣州中醫藥大學等大學、科研機構、知識產權、產業上下游企業聯合共建,工作方向:1. 中藥破壁飲片藥材來源的質量控制;2. 中藥破壁飲片生產質量控制及先進設備的應用;3. 從化學成分體外溶出和體內代謝等角度開展中藥破壁飲片的科學本質研究;4. 建立中藥破壁飲片的質量標準;5. 開展中藥破擘飲片的安全性和穩定性研究;6. 開展中藥破壁飲片的臨床研究和養生應用研究;7. 開發新產品并進行相關注冊推廣;8. 對產業上下游提供技術支撐;9. 開展產學研合作培養人才。 |